400-8099-707
当前位置:

高压无缝钢瓶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节选)

发布时间:2018-12-28 08:40:37

导语第一节 产品定义、性能及应用特点钢瓶是贮存高压氧气、煤气、石油液化气等的钢制瓶。高压无缝钢瓶是钢瓶中的一种,是一种新型的高压特种钢瓶,广泛用于国防、民用等领域。第二节 发展历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

第一节 产品定义、性能及应用特点

钢瓶是贮存高压氧气、煤气、石油液化气等的钢制瓶。
高压无缝钢瓶是钢瓶中的一种,是一种新型的高压特种钢瓶,广泛用于国防、民用等领域。
第二节 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通过“七•五”、“八•五”、“九•五”几个五年计划的改造,国内各主要压力容器制造厂,在焊接生产能力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这种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在“七•五”期间:
各容器厂纷纷进行焊接设备的更新改造,引进了一大批国外先进的焊接设备,如窄间隙焊机、多功能氩弧焊机、小口径管内壁堆焊机等等。金州重型机械厂将容器车间近70%的焊接设备更新为进口设备;兰石厂一次就引进了30台埋弧焊机。这种批量地引进国外设备,不但极大地增强了焊接实力,更主要的是随着先进设备的引进,先进的焊接工艺技术也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应用,这就为压力容器焊接技术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我国压力容器行业的焊接机械化水平达到了60%以上。
2、第二阶段以“八•五”、“九•五”期间为重点:
为了容器大型化和国产化的需要,各厂分别以自己的主导产品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增加焊接生产能力,如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为制造重量达560T的大型加氢反应器,增加了一批先进焊接设备;兰石厂经过改造后,焊接实力大大加强,自80年代末生产出国产化第一台高压螺纹锁紧式换热器以来,已生产了近50台同类产品。以美国UOP专利技术著称,焊接、制造、安装难度极大的四合一连续重整反应器,近十年来该厂已生产了6台,完全替代了进口。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近十年来,相继生产出了一批大直径、大壁厚、大吨位的锻焊式热壁加氢反应器,最大壁厚达281mm,单台总重近1000T;南京化工机械厂为30万吨/年合成氨和52万吨/年尿素装置制造出了核心设备—氨合成塔和尿素合成塔,并生产了直径达7m的大型卧式贮罐。这些不但标志着我国压力容器制造行业焊接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同时也使各类压力容器的国产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中国加入WTO后,压力容器制造业进一步打进国际市场做好了充分准备。
压力容器早期主要应用于化学工业,压力多在10兆帕以下。合成氨和高压聚乙烯等高压生产工艺出现后,要求压力容器承受的压力提高到100兆帕以上。
随着化工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压力容器的工作温度范围也越来越宽;新工作介质的出现,还要求压力容器能耐介质腐蚀;许多工艺装置规模越来越大,压力容器的容量也随之不断增大。20世纪60年代开始,核电站的发展对反应堆压力容器提出了更高的安全和技术要求,这进一步促进了压力容器的发展。
许多生产工艺过程需要在压力下进行,许多气体和液化气需要在压力下贮存,因此压力容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工业部门。许多新技术的发展,对压力容器不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煤转化工业的发展,需要单台重量达数千吨的高温压力容器;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的应用,需要解决高温耐液态钠腐蚀的压力容器;海洋工程的发展,需要能在水下几百至几千米工作的外压容器。略……
第三节 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2007年宏观经济回顾
2007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
初步核算,200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1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回落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加快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加快0.6个百分点。
1、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再获丰收
2007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比上年增产350万吨,增长0.7%,成为历史上第4个高产年,这是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首次实现连续4年增产。其中,夏粮产量11534万吨,比上年增长1.3%;早稻319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35420万吨,比上年增长0.6%。
2、工业生产增长加快,企业效益提高
2007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5%(12月份增长17.4%),加快1.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8%;集体企业增长11.5%;股份制企业增长20.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7.5%。重工业增长19.6%,轻工业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1%。
2007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29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7%,增幅同比上升6.0个百分点。39个工业行业全部实现盈利。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68.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1.4%,化工行业增长51.5%,煤炭行业增长49.1%,钢铁行业增长47.2%,电力行业增长39.0%。
3、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加快
2007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7414亿元,增长25.8%,加快1.5个百分点(12月份16809亿元,增长19.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825亿元,增长19.2%。在城镇投资中,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31.1%;第二产业51020亿元,增长29.0%;第三产业64928亿元,增长23.2%。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21.0%,中部地区增长34.0%,西部地区增长28.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加快8.4个百分点。
4、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增速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
200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提高3.1个百分点(12月份9015亿元,增长20.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0411亿元,增长17.2%,加快2.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799亿元,增长15.8%,加快3.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6.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9.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大类商品零售中,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均增长20%以上。
5、消费价格上涨较快,房屋销售价格上涨较多
2007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12月上涨6.5%),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5.4%。食品、居住价格上涨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12.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0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4.5%,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6个百分点。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上涨6.3%,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1.7%,蛋上涨21.8%。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12月份上涨5.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12月份上涨8.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12月上涨5.4%)。全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7.6%,涨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6、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长
2007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回落1.5个百分点;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加快0.8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非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3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
7、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就业增加较多
2007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加快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加快2.1个百分点。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5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967亿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4万人,比上年多增加2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末回落0.1个百分点。
8、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贷款增加较多
2007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40.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7%,回落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15.3万亿元,增长21.0%,加快3.5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30334亿元,增长12.1%,回落0.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36323亿元,比上年多增4482亿元。
二、2008年宏观经济展望
1、经济增长:结构趋于协调
总体来说,2008年消费、投资、出口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需求结构更加协调。
消费方面,连续多年宏观经济景气较旺、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结构升级等基本因素,决定了2008年我国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长率仍将保持高位。此外,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行,也将会对国内市场销售产生“奥运景气”推动作用。
投资方面,促使投资保持较高增速的基本因素依然存在,与此同时,2008年投资增长也面临一些限制因素:实际利率水平上升、房贷新政、高能耗产品出口限制政策等。综合分析,2008年投资增速仍在偏快区间运行,控制投资过快增长依然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
出口方面,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增多,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增大,国内2007年密集出台的控制出口过快增长和调整外贸结构的政策效果在2008年进一步明确显现,人民币升值步伐有所加快,各方面生产要素成本逐步提高,2008年我国出口增长将呈减速态势。
2008年,国际经济环境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首先是美国次级贷危机究竟会对美国和世界经济产生多大影响,尚难以估计。其次,近期国际油价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总体上不利于我国经济和出口的增长。
2、货币政策:多种手段紧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08年货币政策从紧。央行最近一次性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拉开了货币政策从紧调控的序幕。总体来讲,2008年从紧的货币政策预计主要包括:继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调控信贷规模和结构等。
2008年的调控,央行应更多使用利率手段。长期的、深度的负利率一定会给金融市场造成混乱。提高利率,要破除两个似是而非的观点:一是提高利率对人民币升值造成进一步的压力。实际上,利率与汇率相关性比较低。对国际资本而言,是否投资中国金融市场,比较的不是中美两国的利率差,而是金融投资收益率的差别。如果提高利率这个金融市场基础价格,会降低房地产等资产收益率,抑制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因此,提高利率不仅不会对人民币升值造成压力,反而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向下拉的作用。二是我国的企业对利率不敏感,利率调控效果不明显。实际上,从银行的具体实践可以看出,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目前对利率非常敏感。
2008年,在货币政策执行上,要保持前瞻性和主动性,注重预调和微调,调控重点从之前的供给调控转向需求调控。2008年人民币新增贷款应控制在3.2万亿元左右,从总量上真正体现从紧的控制力度。在利率调控上,要从国内经济运行需要出发,不能囿于中美利差的限制,有必要选择自主加息,来消除负利率,使利率水平不断趋近均衡利率。另外,职能部门应加强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密切关注短期资本流动的新动向,形成监管合力,摸清境外资金流入国内股市、房市的渠道、方式和规模,防范投机资本的冲击。
3、财政政策:稳健并调整着
近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稳健不足、实际偏松的现象。2008年财政政策应该真正回到稳健的轨道上来,财政建设投资支出要严格控制新上项目,特别要从严控制各级政府楼堂馆所项目建设重新抬头。应出台严厉政策控制地方财政实际上的“赤字”规模,对政府负债经营城市建设的做法加以规范管理,控制政府投资扩张势头。
4、物价水平:防通胀有压力
在这轮物价上涨中,食品涨价的幅度最大。分析食品涨价,各类农产品的涨价原因各自不同。粮食生产成本大约上升6%~8%,与粮价上涨幅度大约相当,可以判断粮价上涨基本上是成本推动。猪肉涨价主要是生产周期波动导致。食用油涨价主要是需求迅猛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2000年到2006年我国食用植物油需求整整翻了一番。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在食用油的原料生产只能满足一半的国内需求,大量进口就要受到国际市场因素的影响。2007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措施扶持粮食、油料、生猪、奶牛的生产,效果将会逐步显现。
从趋势来看,考虑到资源等基础产品的价格上涨将推动农产品生产成本上涨,农产品非农用途的需求增加,以及农产品价格受国际因素影响越来越大等,农产品难以恢复到原来的价格水平。
5、楼市调控:力度在加大
最近,央行明确了房贷新政中第二套房的标准。房贷新政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和利率,调控效果明显,最近一些城市房价已经开始调整。实际上,投资买房已是习惯性投资行为,往往不只买两套,而在四五套以上。如果2008年住房贷款首付比例进一步提高,效果将会更明显。
6、股市调整:走强有资金保证
从股市的资金面来看,虽然最近两个月市场大幅调整,但资金撤出股市,并没有回到银行体系,这说明资金还在等待新的投资机会。目前,A股流通市值8万多亿元,储蓄存款中居民存款可以投入股市的大约五六万亿元。如果这些钱进入股市,股指可能进一步走高。从历史来看,股市泡沫的刺破,主要因利率问题。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利率达到3%,股市开始下跌。当然,中国股市的调整有自己特殊的原因。
7、节能减排:关键年里打响攻坚战
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节能减排在各级政府工作中的分量会更加凸显,这场攻坚战已经打响。2008年宏观调控任务很重,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决定能源使用者行为的关键因素是能源产品的价格。目前,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是节能减排进展相对缓慢的原因之一。采取税收、价格等市场手段是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关键。
2007年下半年以来,各地方政府就节能减排指标的完成立下了“军令状”,并由当地第一把手直接负责,实行一票否决制。“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官员政绩考核”,多管齐下,推动力量非常巨大,节能减排工作会在2008年得到更为积极和有效的推广和落实。
第四节 行业相关政策、法规、标准
一、2008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2008年宏观调控的总体任务是坚持好字优先,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最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有二,一是继续“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二是“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为此,2008年将在保持政策基本连续性的同时,首次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政策搭配,并与适当的行政和法律调控手段有机结合,借以实现控制总量与结构优化的双重政策目标。
1、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
2008年,货币政策仍将是总量调控的主要手段,实行从紧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仍是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预计2008年仍将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实行一定限制,并有继续分若干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但利率杠杆将更注重引导公众通货膨胀预期,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力度将低于2007年。
其次,由于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导致流动性过剩的形成机制仍不太可能有根本改变,因此央行将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手段加强流动性管理,特别存款、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及定向央行票据等结构性手段的使用频率有可能显著增加,以特别国债为操作载体的对冲力度将继续加强。
第三,进一步提高政策的连续性,继续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就业、助学、中小企业、消费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第四,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供求的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预计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望进一步升值,人民币对包括美元在内的主要货币的浮动空间将继续扩大,人民币有效汇率水平将成为汇率政策的重要参考目标。
2、改善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功能,构建公共财政框架
近年来财政收入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增速,预计2007年中央财政总收入可完成28432亿元,比年初预算超收4011亿元。财政收入的增长和积累为财政政策更好地履行其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功能、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提供了条件。2008年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改善“民生”并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具体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继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水平,扩大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需求;
二是加大对经济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和公共产品的投入,大幅增加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创业型就业、教育、住房保障、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支出;
三是加大“三农”投入,大幅度地增加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健全粮食风险基金政策,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适当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
四是进一步调整出口退税率和进出口关税税率,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
3、以资源价格改革为核心,通过行政法律手段推动节能减排和节能降耗
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增长是近年来投资扩张和贸易顺差扩大的根源之一,而资源价格偏低是其加速扩张的根本动因之一。2008年,我国节能减排和节能降耗的形势依然严峻,对高耗能、高污染以及资源性产品等“两高一资”行业的调控将继续成为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政府在节能减排和节能降耗方面将发挥更多的主导作用。
一是继续推动资源价格改革。科学制定资源性产品成本的财务核算办法,把矿业权取得、资源开采、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安全设施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退出和转产等费用列入资源性产品的成本构成,并完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
二是实施一系列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激励政策,并继续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将作为“检验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准”。
三是制订和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加大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加大加快企业节能发电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4、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
首先,将继续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从严限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新上扩能项目。其次,严格执行投资项目新开工条件,有可能继续提高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第三,继续加强土地调控。切实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建设项目的供地;认真执行禁止类、限制类项目用地的规定,抓紧完善和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标准;控制城市建设规模,深入清理和规范各类开发区。
5、增加粮食生产,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降低通货膨胀压力
为防止物价水平由结构性上涨转向明显通货膨胀,必须降低在CPI中占权重较大的食品和居住类价格的涨幅,同时控制PPI向下游的传导力度,因此需要通过增加供给来降低价格涨幅和物价上涨预期。预计2008年将更多地从供给层面降低通货膨胀压力:一是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供给和市场调控稳定粮食、棉花种植面积,恢复扩大油料面积,并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的政策力度;二是搞好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需衔接;三是继续加大廉租房建设,增加住房供给,以降低房地产价格涨幅。
二、行业主要政策分析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我国对压力容器实行使用登记管理制度。每台压力容器在投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申请办理使用登记,领取使用登记证。使用单位使用租赁的压力容器,由产权单位向使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使用登记证,交使用单位随设备使用。
2、《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
为了更有效地实施科学管理和安全监检,我国《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中根据工作压力、介质危害性及其在生产中的作用将压力容器分为三类。并对每个类别的压力容器在设计、制造过程,以及检验项目、内容和方式做出了不同的规定。
3、法律规定
在我国有《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的设计规定》以及《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等。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出口的容器,若某项内容不符合这类规定,该压力容器就不能使用。压力容器已实施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制度,未取得进口安全质量许可证书的商品不准进口。
从以上这些法规可以看出,部分法规还保留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管理模式和方式,没有随着主管部门职能重新划分和要求的变化而变化,如铁路罐车设计制造行业还在执行原化学工业部颁布的《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安全管理规程》。现有法规修订又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如现有我国法规中没有真正意义上包含对罐式集装箱提出安全要求;对低温容器安全要求规定也甚少。从大多数法规形式上来看既提出管理要求和安全性能要求,又提出产品技术指标要求。
4、《钢制压力容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成果的应用,标准不断完善,在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合理采用了美国ASMEⅧ-1卷、日本JISB8370~8285标准的最新成果,修订了原标准的不合理的或与其它标准法规不相吻合的部分内容,制订了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标准。
略……
第五节 上游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炼钢行业所生产产品经过压延加工即生产出我们所需要的造船用球扁钢,因此,造船用球扁钢工业的上游产业为炼钢行业。
1、2003-2007年固定资产投入变化状况分析
2003-2007年炼钢行业固定资产投入变化状况分析
2、2003-2007年工业总产值变化状况分析
2003-2007年炼钢行业工业总产值变化状况分析
3、2003-2007年产品销售收入变化状况分析
2003-2007年炼钢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变化状况分析
4、2003-2007年企业数量变化状况分析
2003-2007年炼钢行业产品企业数量变化状况分析
5、2003-2007年赢利亏损企业数量变化状况分析
2003-2007年炼钢行业赢利亏损企业数量变化状况
6、2003-2007年从业人员变化状况分析
2003-2007年炼钢行业从业人员变化状况分析
第六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2007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全行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工业产值(现价)预计完成5.2万亿元,同比增长21.8%;销售收入预计完成5.1万亿元,同比增长22.5%;实现利润预计5300亿元,同比增长21%;亏损企业亏损额预计下降60%;进出口贸易总额预计完成3100亿美元,同比增长22%。
1、生产增速有所回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
2007年,国家针对部分高能耗、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的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经济运行情况看,这些政策措施的成效正在逐步显现。1~11月,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现价)4.8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实现利润5029.6亿元,同比增长20.6%,实现利润占全国工业利润的23%。
同时,经济增长的质量有所提高,1~11月全行业新产品产值2476.1亿元,同比增长51.1%,新产品产值增幅较大的有有机化工原料(161.6%)、合成橡胶(95.7%)、信息化学品(175.9%)。全行业新产品产值贡献率为5.1%,同比提高了10.25个百分点。
2、节能减排成为重要抓手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下降
2007年,全行业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使多年来行业能源消耗量上升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污染物排放有所下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石油和化工6个重点耗能行业能耗呈全面下降态势。从单位能耗来看,原油加工行业同比下降1.9%;烧碱行业为537.9kg标准煤/t,同比下降3.6%;纯碱行业400.7kg标准煤/t,同比下降1.9%;电石行业1124.1kg标准煤/t,同比下降1.9%;乙烯行业1158.2kg标准煤/t,同比下降2.9%;合成氨1456.7kg标准煤/t,同比下降1.8%。
3、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保障市场供应
在稳定成品油市场供应方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公司积极采取措施:一是组织炼厂满负荷生产;二是减少化工用油,提高柴油产量;三是压成品油出口,扩大进口。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不断提高尿素、磷铵、钾肥的比重;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杀虫剂的比重下降、除草剂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杀虫剂的比重为36.5%,比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除草剂为32.2%,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为满足汽车生产的需要,子午胎比重达到45.8%,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4、技术创新为主导,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2007年,在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创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以及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全行业8项成果通过了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其中《超大规模MDI制造技术开发》和《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开发》两项成果通过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评审,填补了化工行业多年来该奖项的空白。超大规模MDI制造技术、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万吨级聚苯醚(PPO)项目等众多关键技术和项目的实施和完成,突破了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促进了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5、推进责任关怀,构建和谐社会
2002年开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与国际组织共同在中国推广责任关怀事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2007年10月,在上海举行了第二届中国责任关怀大会,化工企业向社会承诺改善健康、安全和环境质量。协会还组织专家编写了《责任关怀准则操作指南》,并在17家企业开展责任关怀试点工作。
6、跨国石化公司投资中国步伐加快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化工成为最具投资吸引力的行业之一。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投资的石油化工外商企业2055家,埃克森美孚、壳牌、BP、道达尔、巴斯夫、杜邦、拜耳、陶氏等大公司在我国建设的装置拔地而起。大型跨国公司都基本制定了中长期在华发展目标。国外公司注重炼化领域,科威特广东南沙炼油项目预计2010年建成投产;2007年2月,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签署协议;俄石油公司与中国石油集团合作,将在我国成立中俄东方石化公司。同时,外国石油公司高度关注我国成品油市场。截至2007年9月,商务部已经核准设立了9家中外合资、外商独资成品油零售经营企业。另外,我国规划建设的外资加油站(含油气合建站)共计2517座,其中1500多座已投入运营。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扶持资金申请报告节能评估报告项目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商业计划书立项申请书安全评估报告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