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099-707
当前位置:

镁合金型材新材料产业化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14 09:51:48

导语1 3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1 3 1 项目建设的背景1、军工产业发展需求我国军事工业包括所有从事各种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修理和改进的企业,具有复杂的部门、部门内、组织和区域结构。中国军事工业总体上能够满足

1.3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1.3.1 项目建设的背景
1、军工产业发展需求
我国军事工业包括所有从事各种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修理和改进的企业,具有复杂的部门、部门内、组织和区域结构。中国军事工业总体上能够满足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武器装备的需求,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出口国外。同时,中国军事工业所生产的大部分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在一些情况下低于主要国家的同类产品。目前中国军事工业共有300多家生产各种武器装备的主要的组装企业,这些武器装备包括核弹药、洲际弹道导弹、作战飞机和辅助飞机(包括核武器载机)、火炮系统和轻武器、海军装备(包括战略核潜艇和水面导弹战舰)。军事工业企业被编入各军事工业公司。除航空和无线电电子工业外,每个部门都有两家公司。目前一共有10个部门:核动力、核设施建设、航天科技、航天机器制造和电子、航空工业、造船工业、重型船舶制造、常规武器(“北方”)、武器与装备(“南方”)、无线电电子工业。各公司负责组织本部门国防科研工作和武器装备的生产。工业与信息化部的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负责军事工业综合体发展与改革计划制定、国防任务、武器装备研发计划的执行以及军事工业公司活动管理问题。
按照国防战略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个大兵种为了适应信息化作战需求,装备会更加先进,重点支柱装备会得到发展。比如航母、核潜艇这些重点战略性武器;此外,大中型舰艇、常规潜艇、大型补给船都会增加。
未来军事工业主要支出方向包括:海军和空军投入的增加。因为中国的海军和空军一直是短板,在前十年,中国几乎没有新的重量型舰艇入队;中国能战斗的飞机不超过3000架,而且集中在三代机以下。另外的支出方向是信息化,中国目前整体军队的信息化不超过20%;而美国三军的信息化率超过75%;而为了战争的主力主要是一体化的海陆空联合作战。增加信息化装备,会起到小投入、高产出的作用。信息化的方向是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数据链。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规划发布,国家将于未来5年投入。将近1000亿用于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另外,歼20和运20系列的大量入队将拉升国产发动机的需求。同时,北斗导航是军队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已经启动北斗的全球组网;军队的北斗终端采购也逐步展开。随着国家安全战略的升级、国防军费开支增长及军工改革等方面带来的利好,国防军工行业将展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军工行业未来3-5年年复合增速12-14%,基本不受经济周期影响。我国军工行业已进入持续发展的快车道,未来十年将是军工行业的黄金十年。当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复杂,国家重视国防和军事建设,并通过推进军队和军工装备体制改革增强我国军事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从内部增加国防开支,外部增加武器出口,带来我国军工企业的长期投资机会。
随着现代军事科技的不断发展,促使各国对武器装备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军用新材料能够满足武器材料强韧化、轻量化、多功能化和高效化的发展要求,促使军工用结构新材料的研究十分繁荣。
2、我国当前经济转型发展需求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和压力,国家日益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养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决定》、《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中将新材料列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项目提出是国家新材料产业培养与扶持政策和公司的主营业务发展所提出的。公司投资建设军工高科技钛合金型材、镁合金型材新材料产业化项目,立足于军工装备起点高、产品定位高、市场需求广和品种多样性等特点,力求专业化得生产技术保障,以提高生产效率,追求资源的循环利用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公司将集研发、生产于一体,填补国内大型企业与一般民营小企之间的空白,实行对外开放的经营战略,以求资源共享。
综上所述,随着军工市场需求的旺盛以及我国当前经济转型的压力,本项目的提出与建设顺应当前发展形式。通过本项目的建设能够满足我国军工产业对高性能结构材料的需求;项目属于高端制造领域,能够带动我国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发展壮大,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健康快速发展。
1.3.2 项目建设必要性
1、项目的建设符合相关政策的发展要求
1)《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提出重点发展领域新材料。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强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积极发展军民共用特种新材料,加快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促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高度关注颠覆性新材料对传统材料的影响,做好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加快基础材料升级换代。
2)《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有色金属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显著进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到“十三五”末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规划》提出大力发展高端材料。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领域的关键基础材料为重点,通过协同创新和智能制造,着力发展高性能轻合金材料、有色金属电子材料、有色金属新能源材料、稀有金属深加工材料等,提升材料质量的均一性,降低成本,提高中高端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
(1)高性能轻合金材料:围绕大飞机、乘用车、高铁、船舶、海洋工程等重大装备高端制造领域,加快实施大规格铝锂合金铸锭熔炼铸造、高精薄板带高速气垫式连续热处理系统、大卷重高精度宽幅镁合金带材制造、钛合金型材挤压加工与在线精整矫直、大规格钛合金材、3D打印粉等生产线改造提升,到2020年,航空、乘用车及货运列车用高性能轻合金材料,海洋工程及航空用钛、铝合金材等实现稳定供给,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
(2)发展重点:
镁合金材料:航空航天用高强镁合金大尺寸复杂铸造件、高强耐热镁合金大规格挤压型材/锻件,3C产品用镁合金精密压铸件,大卷重低成本高成型性镁合金板带材,汽车轻量化结构件用镁合金精密压铸件等。
钛合金材料:航空航天用钛合金薄板/厚板/棒材/锻件,3D打印钛合金复杂结构件及配套低成本钛合金粉末,船舶与海洋工程用钛合金超宽幅厚板/大口径厚壁管,超塑成形钛合金薄板,中强/高强钛合金挤压型材,海水淡化装备用高精度钛卷焊管及配套大卷重低残余应力钛带,石油钻探用高耐蚀钛合金管材等。
3)《江苏省十三五企业技术进步规划》
重点发展方向:发展高效、绿色的原材料工业技术,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研究开发微结构控制、高效催化、功能改性、表面增强、超塑成型、超纯分离等先进制备技术。重点突破大飞机用钛合金、汽车用铝镁轻合金、海洋工程和关键装备用特种钢、石油化工用特种分离膜、大尺寸玻璃基板、生物基高分子等重大产品产业化技术。以构建优质、高效、绿色、低耗、两化深度融合钢铁制造流程为目标,加强钢铁流程结构优化,集成构建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网络。重点研发低能耗短流程、高效高精度加工等新技术、新工艺及装备,提高钢铁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发展多元化化工原料,积极发展化工新型节能环保技术及成套设备。不断完善平板玻璃行业的第二代浮法技术,加快实现我国建材工业窑炉产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化提供技术支撑,形成一批规模化建材新兴产业。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提高轴承、齿轮、弹簧及工模具用钢,挤压、铸造铝型材,基础树脂,工业陶瓷等性能稳定性,降低材料生产应用成本,推动基础材料升级换代。攻克关键战略材料开发及产业化瓶颈,实现高温合金、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轨道交通用钢,高强汽车薄板,高强高导铜合金、铜铝复合材料、交通运输和航空用轻合金材料、大规格镁合金及钛合金材料,特种橡胶,工程塑料及膜材料,高端稀有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高灵敏度探测材料、高效能量转换材料、新型显示材料及电子化学品,精细陶瓷,人工晶体,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自主生产及规模应用,系统解决制造业材料制约,提升保障能力。
4)《江苏省冶金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有色金属行业重点发展:1)镁合金产品:耐热铸造镁合金,低成本挤压型材,高性能镁合金挤压型材,大截面镁合金中空型材,镁合金板材等;2)钛合金产品:优质宽幅冷轧纯钛板材,高性能宽幅钛及钛合金厚板,钛合金型材、带材、板材、棒材,紧固件用丝材、大型钛铸锭及锻件,新型钛合金结构材料,钛及钛合金模锻件,钛基多孔材料等新型钛合金;
本项目军工高科技钛合金型材、镁合金型材新材料产业化项目顺应我国《中国制造2025》、《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江苏省十三五企业技术进步规划》等政策发展要求,大力建设与发展钛合金材料、镁合金材料产业,通过本项目钛金属型材、镁合金型材的研发与生产,能够有效促进我国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领域的关键基础材料产业的发展壮大。
2、项目产品市场需求旺盛
现代国防以军事力量为核心,还包括有关的非军事力量;它重视国家的战争潜力,特别是战时的动员效率;它还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实力的竞争。材料技术作为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中最为关键的领域之一,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一起,被公认为是当今社会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总揽全局的高新技术。材料高新技术还是支撑当今人类文明的现代工业关键技术,用于军事领域的军用新材料技术是发展高新技术武器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国防力最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出于自身利益及世界形势的考量,每个国家都需要且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因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尖端武器,对国家安全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就目前现有的材料品种、规格、性能及冶炼工艺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高新武器发展的需求,有时甚至成为制约武器研究开发的“瓶颈”,在这种背景下,军用材料技术便应运而生。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军用新材料技术已有上万种,并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正向高功能化、超高能化、复合轻量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钛是20世纪80 年代走向工业化生产的一种重要金属。也是一种对经济和国防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型金属。钛合金与镁合金相似,它密度小、强度高、耐高温和抗腐蚀性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包括军用、民用飞机、航空发动机、导弹。舰艇、核反应堆以及轻型火炮等。
镁合金作为最轻的工程金属材料,具有比重轻、比强度及比刚度高、阻尼性及导热性好,电磁屏蔽能力强、以及减振性好等一系列独特的性质,极大的满足了航空航天、现代武器装备等军工领域的需求。
本项目的建设正是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因此,随着我国军工领域、航空工业、航天工业、兵器工业和船舰工业的市场需求规模将不断扩大,项目的市场需求也会不断提高。
3、扩大就业,提升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需要。
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项极端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个难题,就业和再就业已成为关系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极为重要因素。
本项目的日常运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提供服务,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为社会提供500个新工作岗位,为当地社会劳动力和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当地就业压力,同时可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4、项目发起主体优势明显支撑项目可行
(1)技术领先
钛、镁金属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战略金属,被誉为“太空金属、海洋金属、全能金属”,全球主要钛、镁工业基地布局在美国、俄罗斯、日本和中国,各国将其作为国力竞争的重要材料。我国钛、镁工业大而不强,高端技术和加工产品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公司通过“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改变了中国钛、镁产业的竞争格局,取得突破性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成果3项,制定了5项国家和行业标准,获得130项国家专利,其 中发明专利近15项。目前,公司已具有万吨级产能和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具备全产业链的三大钛、镁精深加工基地之一。
本项目引进乌克兰国外工艺技术配方以及引进国外专业高尖技术专家7名。产品从原来国外100%进口而转成国产化替代进口。(当前国内尚没有一家能生产项目产品的单位)
(2)产品应用广泛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也在不断升级,军工领域、航空工业、航天工业的需求量巨大,为本项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持续不竭的发展动力。
5、项目保障措施合理支撑项目可行
(1)不断优化管理机制、提升经营管理效率
为了更好的服务本项目,公司将建设成为一个全新的“敏捷性”经营实体。在生产管理方面,建立标准化、信息化、流程化生产控制体系;在营销管理方面,以顾客价值为中心、丰富顾客价值;在组织管理方面,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与生产经营过程相关的资源,创造和发挥资源杠杆的竞争优势;在人员管理方面,将管理思想转换到领导、激励、支持和信任上来;在流程管理上,减少业务运作过程中不增值环节,同时加强信息化促进流程管理清晰化。
总之,通过优化管理机制,逐步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和制度创新,提高企业的活力,增加凝聚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2)重构企业组织机构、实现专业科学管理
在公司组织职能部门方面,公司将建立由技术研发部、产品生产部、市场业务部、工程服务部,以及相关后台支撑性部门形成的基于企业价值链的专业化部门构架体系。
在具体地区业务发展管理方面,将建立项目经理制体系,每个项目经理负责某个地区项目整体资源的统筹和协调。
(3)扩大市场覆盖范围、推动企业持续扩张
为了支撑本项目发展,公司将实施营销体系扩充工程,支撑企业业务规模发展:
——构建大营销网络、实现市场广域覆盖;
——实施精细化营销、不同市场策略差异化;
——强化企业服务能力、市场需求反应能力。
总之,在营销层面要达到“以营销网络扩大市场覆盖面、以精细化营销探寻市场机会点、以快速响应赢取客户满意”的局面,在推进上讲求分步实施、点面搭配、温和渗透与强力突破相结合、以此保障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新的成长。
(5)人力资源扩充优化、保障项目按期落地
任何伟大的事业均需要有思维、有眼光、有执行力的人来完成,人才是企业经营诸要素中的第一要素,是企业最重要也是最稀缺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能力,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是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机制的竞争。
本项目上马将扩大公司用人需求,公司将营造一个积极向上、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成才环境,造就一支专业结构合理、业务能力突出的人才队伍,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6)实施全面财务管理、降低财务运营风险
公司将实行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加强公司财务预算、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与控制、成本管理以及资金管理等,形成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框架,通过完善的财务管控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成本及与财务相关的风险。
(7)积极发展企业文化、营造健康的企业氛围
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色,是企业的灵魂,它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培育有个性的企业精神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培育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内涵的企业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内在潜力,是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内容。
公司将通过公司内部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培训,并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将“诚信正直、创业创新、合作务实、敬畏客户、拥抱变化、勇于负责、敬业感恩”的经营理念融入到公司的实践活动中,指导公司职工行为,营造健康的企业氛围以推动公司发展。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的发展规划,建成后能够为企业的成长、壮大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促进行业的发展。同时,该项目的建设还能够增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因此,本项目具有非常大的投资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可观,是必要且可行的。
第二章 市场分析
2.1 我国军工产业的发展

2.1.1 中国军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军费稳中有降成为趋势。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受宏观经济低迷影响,世界主要国家军费近年来持续下滑,军费削减已成为世界趋势。美国近5年国防预算稳中有降,美国国防部提交的2017财年国防预算为5827亿美元,较2010年的6956亿美元绝对额降低了1129亿美元;俄罗斯2015年宣布了削减军费的计划,即三年内军费从当前占GDP比重4.5%下降到3%;日本军费也有占比不超过GDP比重1%的限制。
图2-1:2003-2016年中国国防预算及增速
 
国防预算占GDP和财政支出比例相对固定。近6年来我国的国防预算占GDP比重为1.21%-1.31%,占中央和全国财政支出预算的比例分别为10.14-10.89%、5.17%-5.82%,比重相对稳定。且财政支出要通盘考虑医疗、教育、农业等诸多方面,比例相对固化,国防支出很难挤占其他领域份额。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GDP和财政支出增速有所下滑,若按照蛋糕切分的方法来制定军费预算,则军费很难有大幅增加。
图2-2:我国国防预算占GDP和财政支出的比重

我国军费绝对额有所增长,但增速放缓。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坚实的财政基础,2016年我国国防预算达到9543亿元,同比增长7.6%,绝对额增加但增速放缓。考虑到全球军费稳中有降及国防预算占财政支出比重相对固定,预计未来军费增长将维持低于8%的增速。
此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军费结构仍将保持装备费、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各大约1/3的比重,虽然推行军改会使得军队人员数量有所降低,但裁军的安置费用将有所提高。未来装备费用占比不会较大提升,不存在裁军安置费用转投到装备建设的情况。在装备费用中,战略空军、远洋海军和国防信息化的比重会有所提升。
2、长期以来,美国及部分西方国家经常炒作中国存在隐性军费,尤其是在武器装备支出方面并不透明。从1998年起,我国每两年发表一次国防白皮书,对国防预算的应用范围、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财政拨款及预算审计制度、财政支出占比等情况进行介绍,其中对军费开支说明的详细程度已超过许多国家。在亚洲地区,中国公布国防白皮书的次数和频率均高于平均水平,且国防领域的公开信息量也是周边国家难以企及的。
3、军工出口。2011~2015 年中国武器出口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前五大出口国具体占比为:美国33%、俄罗斯 25%、中国 5.9%、法国 5.6%、德国 4.7%。中国的军工发展质量在逐步提升,军工装备越来越受国内外军队的青睐,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国家对军工行业的不断支持,相信军工技术会不断提升,军工装备的质量也会随之不断提高,中国军工装备未来出口需求潜力巨大。
图2-3:2011-2015年中国装备出口量排名

2.1.2 我国军工产业链与产业格局
1、军工产业链
目前,中国军工产业的供应体系分为装备与配套生产、武器供应和采购三个层次。
装备与配套:主要为社会企业,民营获证单位占已发证单位的比为超过40%,主要从事军品的基础零部件制造和原材料供应等。
武器供应:国资委和国防科工局旗下的十大军工集团及下属子公司,主要从事军品设计、零部件生产和总装,同时各大军工集团都有相当数量的民品业务。
装备采购:政府是军工产品的唯一需求方,总装备部及下属的海陆空和二炮装备部负责武器装备的采购。
图2-4:军工产业供应体系示意图

2、中国军工行业产业格局
中国军工行业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的产业格局。这种产业体系突出了主营业务,强化了军品基业,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形成了整体上的优化。
小核心:将重大项目的系统设计、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等研制生产能力,作为军工高科技企业集团发展的主体,形成“小核心”。
大协作:一般配套和加工能力要立足全社会布局,形成基于国民经济基础的“大协作”。
寓军于民:一方面,原有军工体系中的非系统级生产企业将通过集团公司资产运作平台陆续进入资本市场,并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一步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具有技术优势的一些民营企业也将逐步进入配套产品供应商的行列。
表2-1:军工行业的产业格局

项目 上游 中游 下游
供求主体 分散 七较集中 政府
供求机制 供求决定因索 市场 半市场化 政府预算
供求平衡状况 供大于求 供求基本一致 供不应求
价格机制 价格决定因索 供求关系 供求瓶颈决定 供给方决定
价格形成机制 边际成本定价 成本定价 总成本定价
垄断程度 完全竞争 部分竞争 寡头垄断
竞争机制 主要竞争因索 产品价格 技术水平 市场准入
竞争对手 国内外 国内外 国际
其他机制 竞争结果 市场份额 订单 项目
利润程度 正常利润 超额利润 垄断利润
现险因索 市场风险 市场、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
行业壁垒 非常高
资产专用性 非常高
政府参与程度 不介入 部分介入 完全介入
 
2.1.3 我国军工行业发展趋势
1、高度重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发展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防建设将获得更大的支撑力,经济建设将拥有更强的牵引力,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2013年以来,政府高层高度重视,不断加强政策支持,2016年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再次明确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提出要加紧推进国家和地方军民融合领导机构建设,编制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构建军民融合法治保障体系等。我们预计,今年国家级军民融合领导机构有望成立,军民融合“十三五”规划等相关配套措施或将持续落地。
表2-2: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
会议名称 时间 相关政策
十八大 2012.11 作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战略部署
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3.11 进一步把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把健全国防工业体系作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内容.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2015.3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强国必须强国防,强军必须强军工,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对于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2016.3 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会议再次明确“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会议强调,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是一项利国利军利民的大战略,军地双方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思考问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军民融合的理念和要求贯穿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过程,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2016.3 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会议再次明确“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会议强调,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是一项利国利军利民的大战略,军地双方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思考问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军民融合的理念和要求贯穿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过程,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政策频出,合力打造军民融合制度框架。当前,我国军民融合领域已初步形成了涵盖顶层法规、实施办法以及承制目录“三位一体”的制度框架,为鼓励、支持和引导民口企业参与国防建设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宏观层面,《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防科技工业“十三五”规划总体思路》、《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等顶层设计文件均将军民融合上升至战略高度;微观层面,税收优惠、扩大武器装备许可资格发放范围、统一技术标准等针对民企的利好政策业已相继出台,持续不断的政策支持已促使许多民营企业进驻国防军工供货体系。
2、民参军核心是引导优势民营企业、优质社会资源,进入军品科研生产等的各个领域,推动军工产业升级,而不是完全放开军工市场。我们认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国防科技工业,1)有助于“小核心、大协作”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建设。现代武器装备系统日益复杂,重大装备的协作配套单位经常高达数千家,武器装备配套需求不断扩大。只有充分发挥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全社会大协作,才能更好的满足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需求,也有助于军工企业更加集中精力的进行核心能力建设。2)有利于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新兴领域的技术优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间资本与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新兴领域经常扮演着领先潮流、甚至是填补国内空白的角色。3)有望对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改革形成倒逼的力量。民间资本参与范围的不断扩大势必会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与采购的公平性和竞争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倒逼武器装备采办、科研体系及制度规范的进一步改革,同时将对军工企业的管理效率提升产生正面刺激。
军工行业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1)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需要取得军工四证,均由文件审查和现场审核组成,军方是最终用户,起主导审查作用,最终进入装备承制单位目录周期一般为2-3年。2)实际上具备四证远远不够。各领域、各部门甚至延伸到军工企业层面,都设置了相应的门槛,国防工业管理部门、军队、部分军工集团各自认证范围不兼容、不通用。即使就军方而言,装备研制生产尚未实现集中统管。但市场准入逐步放开,民参军企业数量快速增加。根据国防科工局会同总装备部联合发布的新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2015年版),减少许可审批范围,新版目录的许可项目比旧版目录减少了62%,进一步推动军工开放,加快吸纳民用优势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截至2016年3月,我国已有1000多家民营企业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比“十一五”末期增加127%。
3、从企业数量上看,2013年底全国2093家单位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其中军工企业、民口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各占1/3,民口企业1400多家,但尚不能满足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要,而美国从事国防军工科研生产获得DSS(国家安全服务局)授予相应安全级别的军工项目承包商13500家。
从经济规模上看,我国的民参军企业仍为中小企业为主。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上市公司收购的民参军标的共24个案例(不包括北京信威),2015年的平均净利润规模4714万元,其中净利润规模大于1亿元的仅有2个,即新研股份收购的明日宇航及银河电子收购的同智机电;在7000万-1亿元的仅有4家,鼎立股份收购的洛阳鹏起、华讯方舟收购的南京华讯、雷科防务收购的理工雷科、天海防务收购的金海运,扣除这6家标的外的18个案例平均净利润规模仅2868万元。
从市场空间上看,我国军民融合还有相当辽阔的发展潜力。我们假设中国国防预算以每年8%的增速稳定增长,2020年我国军费规模将达到12984亿元,其中武器装备建设费用占比1/3左右,假设民参军占比提升至50%,仅2020年民参军市场规模或将超过2164亿元,无限潜力亟待开发。
4、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持续加速,未来10年市场总规模有望达到1.66万亿元。2014年中国国防装备领域投入约2586亿元,其中国防信息化开支约750亿元,;2015年国防装备总支出约2927亿元,其中国防信息化开支约878亿元,同比增长17%,占比为30%。据预测,2025年中国国防信息化开支将增长至251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1.6%,占2025年国防装备费用(6284亿元)比例达到40%。未来10年国防信息化总规模有望达到1.66万亿元。
图2-5:2016-2025年中国国防装备费用及国防信息化占比预测

2.2 军工新材料市场
军用新材料作为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物质基础,也是当今世界军事领域的关键技术,是现代精良武器装备的关键,是军用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对军用新材料技术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加速发展军用新材料技术是保持军事领先的重要前提。
2.2.1 军工新材料市场持续增长
近年来我国军工新材料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4年我国军工新材料行业容量达到373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军工新材料行业市场容量将达到831亿元。2015年以来,我国军工关键装备列装的预期正在逐步出现,军用航空需求放量。航空产业需求放量将带动上游产业链快速成长。新材料需求链条即是其中之一,钛合金、高沨合金等军工材料需求量将持续增长,相关公司也将实现行业需求扩张带来的业绩高增长。
图2-6:2014-2020年我国军工新材料行业市场容量及预测分析(单位:亿元,%)
 
2.2.2 军工新材料行业发展前景
1、中国军工新材料市场前景看好
军工新材料为国防安全提供了保证。国防科一直都是高、精、尖技术的集合,新材料是高技术的先导和基础。纳米材料出现使微型武器出现在战场,先进高分子材料出现使洲际导弹的出现成为可能,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出现让"无人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而非晶软磁合金材料大大提高了一些精密武器的工作环境。
中国正面临日益复杂的外交环境,地缘风险有所上升,军工装备升级意义显著提升。军改完成后中国军工产业现代化明显提速,《关于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协同创新的意见》提出:打造一批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军工材料的发展。
2、我国军费支出上涨,军工新材料投资机遇佳
近10年来,我国军费占GDP比重平均1.33%,大大低于2.6%的世界平均水平。2015年中国军费预算8869亿元,较上年涨12.2%,2016年我国军费预计支出为9543.54亿元,较去年增长7.6%。新增军费主要用于增加高新装备、改善官兵工作生活条件等4个方面。我国国防费用连续4年增加,并且增长率均超过10%。随着,我国国防预算的增长,国内武器装备需求将大大提高,对军工新材料的需求将日益增长,因此投资机遇佳。
2.3 钛合金材料市场分析
2.3.1 钛材生产:美国、俄罗斯、日本和中国四强称雄
由于熔炼技术复杂、加工难度大,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四个国家掌握完整的钛工业生产技术,形成四强称雄的格局。此外欧洲虽然没有海绵钛工业,但是钛材加工和应用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继承了前苏联的部分海绵钛产业。
海绵钛生产国主要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哈萨克斯坦、乌克兰6个国家。自2007年以来,中国海绵钛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中国海绵钛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1.6%。
全球最大的海绵钛生产企业是哈萨克斯坦的乌斯特卡明诺戈尔斯克钛镁结合企业,年产能约4.5万吨;我国最大的海绵钛生产企业是贵州遵义钛业,年产能约1.4万吨,产能位居全球第四。
钛加工材生产国主要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欧洲。自2010年以来,中国钛加工材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中国海绵钛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4.4%。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民用航空领域开始缓慢复苏,从而带动钛材需求增长,2010年开始,全球海绵钛和钛加工材产量明显恢复。2011年全球海绵钛产量达到20.6万吨,同比增长29.2%。2011年全球钛加工材产量达到14.8万吨,同比增长32.5%。
2.3.2 发展历史:三起三落,与全球经济冷暖密切相关
从全球情况看,国际钛材加工业有三个旺盛时期:
第一次繁荣期开始于1988年,是由于美国民用航空工业的复苏和日本化学、发电工业市场开始活跃而带来了国际钛加工业市场的相对活跃的阶段。
第二次繁荣期开始于1994年,由于日本经济复苏且美国民用航空工业再次活跃,民用航空的复苏推动了钛需求的增加。
第三次繁荣期开始于2004年,是由于国际经济形势普遍看好,国际航空业呈现飞速发展的势头,尤其是空客A380和波音787用钛量占机体总重量的比例增加到10%以上,而日本民用钛工业的发展也异常迅猛。
同时全球钛材加工业也经历了三个明显的萧条期:
第一次萧条期始于1990年的美国经济衰退和日本经济泡沫的崩溃,加上前苏联囤积的大量钛材充斥市场,导致钛材价格大幅下降。
第二次萧条期是因为亚洲金融危机和航空市场的萧条以及2001年的911事件重创国际民用航空业。
最近一次萧条期则是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经济形势动荡导致的。
钛材行业的发展与全球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三次繁荣期都开始于经济繁荣期,而三次萧条期也都不约而同的始于全球经济低估,体现出较强的周期性,究其原因,是因为钛材重要的下游应用领域多体现为强周期性行业。
2.3.3 需求分析
钛材消费主要集中在航空工业领域,占比约50%,2011年,全球钛材产量达到14.8万吨,其中商用航空用钛材约6.4万吨,未来全球经济增长对航空运输的需求量依然巨大,预计未来20年新增飞机需求约在3万架左右,同时,新型飞机对钛的需求量高于老式飞机,我们预计20年内商用飞机对钛材的平均需求量将达到40吨/架;据此推算,未来20年全球商用航空领域新增钛材需求约12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17%,平均每年新增6万吨钛材需求,民用航空用钛材领域将呈现快速增长。此外,军用航空领域也将出现新的机会;由于全球地缘政治形势紧张,全球各国军费开支增加,军用航空领域也有望出现新的需求蓝海,以F22为代表,全球军用战机即将集体迈入四代机时代;而且新式战机的用钛量也要大幅高于老式战机,因此未来军用飞机的更新换代将带来新的需求。
2.3.4 钛工业在中国:航空工业崛起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我国的钛加工业始于1956年。五十年代中期,冶金部有色金属研究院开始了钛及钛合金的探索研究;六十年代初,国家在沈阳开始了钛的半工业化生产;六十年代中期,国家在贵州遵义和陕西宝鸡分别建设了海绵钛和钛材加工厂,确立了中国在世界钛工业中的地位。
1、钛材生产:我国海绵钛生产和钛材加工能力均位居世界第一
近十年,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拉动下,中国钛工业迅速增长,直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全球经济减速,中国钛工业也进入调整期。2008年海绵钛和钛加工材产量增幅下降,2009年呈现负增长。随着全球经济复苏,2010年以来中国钛工业又进入高速增长期。2011年中国海绵钛产量达到6.5万吨,同比增长12.4%。2011年中国钛加工材产量达到5.1万吨,同比增长33.0%。当前中国海绵钛和钛加工材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2、钛材需求:近十年需求量复合增长率24.4%
近十年中国钛材的需求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由2002年的6237吨增加至2008年的24068吨,2009年需求下降是因为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2010开始国内钛材需求又强劲回升,2011年需求量达到44,526吨,同比增长24.9%;2002-2011年期间中国钛材需求量增加了6.14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4.4%。
3、航空用钛材比重偏低,未来或有爆发式增长
从国内市场需求结构来看,钛材消费主要集中在化工领域,2011年,化工领域用钛量达27156吨,占比55.0%;航空航天领域用钛比例仅为8.3%。
与全球相比,中国钛材消费结构中最主要的差别是航空领域,从历史来看,全球范围内航空用钛材始终占据钛材总需求的50%左右,而国内航空用钛材的比例不足10%,仅有8.3%,未来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的兴起为中国钛工业特别是高端钛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航空用钛材,尤其是军用钛材的进入门槛较高,面临需求的爆发式增长,预计未来会出现较大的供需缺口。
4、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崛起为钛材需求打开新的空间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人口数量的增加,我国的航空运输需求也不断增长,根据空客公司的测算,未来20年,我国国内航空运输需求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到2031年,我国航空运输需求总量将于美国持平,占全球航空运输总需求的10.4%。
航空需求的不断增加必然带动对飞机需求量的增长,根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11-2030)》,未来20年,中国的航空公司将有约4,700架新飞机交付,市场价值超过5000亿美元,到2030年,中国占全球客机机队比例将从现在的9%增长到15%。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民用客机机队规模将达到5118架,货机机队达到722架。由于机队的增长和替换老旧飞机,预计未来20年中国需要新增民用客机4583架,其中大型喷气客机3682架,支线飞机901架。而我国航空工业的崛起正恰逢其时,我国自主航空工业的崛起将带动钛材需求量的快速增长。
5、军用方面:四代战机和大运机催生新的需求蓝海
根据以上的测算,预计未来国产商用飞机每年对钛材的新增需求约1万吨,而国产军用飞机,包括四代机歼-20、运-20和军用直升机对钛材的需求量共计约在3000吨左右,保守预计未来我国航空用钛材每年的新增需求量约在1.5万吨左右,而根据相关数据,我国用于航空领域的钛材仅3600吨,因此未来,随着我国自主航空工业的崛起,必定带来钛材,尤其是航空用钛材需求的爆发式增长。
2.4 镁合金材料市场分析
1、常用铸造镁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目前已开发出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军事领域的高性能镁合金有ZE41、QE22、EZ33等。由于航空工业对材料的安全使用期限和抗腐蚀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性能更高的WE43镁合金逐渐取代了ZE41成为制造包括主变速箱壳体在内的众多直升飞机部件的首选镁合金材料。另外,高温镁合金WE43、WE54被广泛应用于新型航空发动机齿轮箱和直升机的变速系统中。AM50、AM80、AZ91等镁合金被用来制造飞机上的部件,如坐椅、踏板、轮子以及各种电子附件等。
2、变形镁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变形镁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变形镁合金正在成为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重要材料。变形镁合金组织更细、成分更均匀、内部更致密,具有高强度和高伸长率等优点,在满足相同工作条件下比变形铝金更轻。因此,航空器特别是导弹、卫星以及航天飞机大量应用各种变形镁合金,应用的典型零部件有:喷气式歼击机“洛克西德F—80”的机翼(用镁合金板材制造),Talon超音速教练机有11%机身是由镁合金制成的(包括163kg的板材,127kg的铸件和少量挤压件、板材和管材);B—52轰炸机(用了1643kg的镁合金,其中199件挤压件、19件锻件、542件砂型铸件和173kg的板材);“德热来奈”飞船的启动火箭“大力神”(使用了600kg左右的变形镁合金);“李斯卡维列尔”卫星。
3、稀土镁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稀土镁合金具有强度高、耐热性能好、抗蠕变性能优异等优点,既可满足航空结构材料轻量化的要求,又可满足在473~573K高温条件下长时间工作的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需要,因此受到各国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欧美早期曾开发过EK、EZ、EQ、AE系列稀土镁合金,EK31、EZ33、QE22等合金都曾用于航空发动机。20世纪80年代末推出WE系列稀土镁合金,麦道(Mc Donnell)公司已经用WE43代替ZM2、ZM3、ZM4、ZM5、ZM6系列稀土镁合金,并已成功投入应用。例如,用ZM2制造飞机发动机的前支撑壳体和壳体盖;用ZM3制造飞机的发动机前舱铸件和离心机匣;用ZM4制造飞机液压恒速装置壳体;用ZM5制造导弹的舱体铸件、战机座舱骨架和机轮;以稀土金属钕为主要添加元素的ZM6已扩大用于直升机后减速机匣、歼击机翼助及发电机转子引线压板等重要零件。镁合金的低密度轻量结构和不断提高的性能为它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2.5 项目产品市场推广策略
2.5.1 推广方式
1、广告方式:公司将选择有实力的广告策划公司,对项目产品进行新颖、细致的广告宣传,让客户充分了解项目产品的优势,并使之加深印象。
2、营销网络:公司将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将产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融为一体,为客户提供贴心、优质的服务;保证客户购买的商品质量,建立24小时客户服务系统,随时为客户解答商品问题,达到客户购买无忧的标准。
3、业务员推广:公司将专门选取对产品充分了解、业务操作熟练、专业扎实,并具有高素质、高标准的人员组成业务推广小组,在部门领导的指导及安排下,对公司产品进行有效的业务推广,让公司产品能够逐步的深入大众。
4、政府与公共关系推销:公司将会与地方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团体合作,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团体对产品认可的基础上,借助他们的渠道来推广公司产品,使产品能够被社会大众快速认知。
5、网络营销:公司将会采取网络营销模式,建立真实、可靠、内容丰富、操作便捷的营销网站,将公司发展、产品、相关知识、新闻等展现给广大消费者,并将网络营销与实体销售相结合,为客户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不断扩大营销规模。
2.5.2 推广措施
1、高标准的建立企业、高标准的管理企业、高标准的质量追求,使企业提前具备国家优秀企业的标准。
2、设置营销专项资金,加强技术引导和技术支持力度,做好宣传服务,维护好现有用户,通过技术交流推广会、宣传册、网络宣传等开发新的市场。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做自己的品牌。
3、注重提升产品质量,产品质量的稳定有助于得到更多的市场。加大提升产品的质量才能保持原有的市场及开拓新的市场,保持其品牌在目标市场上的地位。
4、建立客户管理体系,实施客户精细化管理,强化客户服务,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保证客户满意度达95%以上。
5、探索与建立新的营销机制,探索多模式营销方式,引导客户开展多种形势的合作共同开发市场,实现共同开发,利益共享,与公司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6、培训专职营销人员,完善营销考核机制,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鼓励优秀营销人员拉开收入差距。
7、加强营销队伍建设,提高营销人员业务水平,有针对性培养“懂技术、擅营销、融客户”的营销人才。
 
略……

--本内容由智汇中经(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真实提供,智汇中经提供:可行性研究报告扶持资金申请报告节能评估报告项目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商业计划书立项申请书安全评估报告项目实施方案等业务咨询工作。